跳到主要內容

110年國小自然科Lys老師 | 上榜分享文

 

今年台北教甄複試流程

(跟往年差異較大)

首先入場後每人一間教室,每間教室有兩位監試老師,建議可以一開始還有時間,要多跟他們詢問清楚一些試場規範。

進去後會錄影抽題,抽題後有半小時備課時間(這段期間不可以碰黑板)時間到準備好就開始錄影試教,9分鐘提醒,時間到停止錄影,然後今年取消口委在這階段的問答。

稍作喘息後,就會進行口試錄影;這邊可以決定你要站著或坐在椅子上錄影口試,我因為怕緊張跟看怕題目不方便,所以是選擇坐著錄影的;白紙翻面後就會馬上開始錄影(這時候才會看到口試題目)要如何同時不浪費時間快速閱讀題目跟回答真的非常燒腦,推薦大家要掌握快速閱讀與抓題目重點的能力

口試會有四題,要自行分配時間在10分鐘內儘量答完,所以平常練習真的很重要,因為不會有委員念題目給你聽,必須要自己快速看完題目然後一一做回答,我自己是題目沒看完快撐不住時會稍微念題目一下,當作輔助閱讀回答,但不一定是好的方法,這點可以研究一下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應對方式。

最後監試老師們會請你確認錄影畫面,基本上複試流程就是這樣。

小提醒:要多跟你的監試老師們溝通確認清楚(他們就像考生的專職守護者)


你可以知道並確認有多少時間可以喘口氣、備課跟喝水,以及相關的規範,因為錄影開始後就會計時,所以確認清楚非常重要。


像是我有朋友沒有確認好口試的紙張翻面馬上就會開始計時錄影跟進行回答,因此有一分鐘是是沒有利用到的,所以這些細節務必要跟監試老師們確認清楚!


———————————


初試準備

參加校內讀書會,多認識一樣有心要報考教甄的老師或朋友們,固定每週讀書時間彼此勉勵,也可以交流資訊跟知道什麼考試用書比較推薦。


多多參與一些共備社團或報考的領域團體跟研習,可以接觸很多最新資訊跟教學方法,多充實自己對於之後複試準備也很有幫助!


分配時間準備方向:

根據自己專長決定報考方向,以我本身來說算是各方面都還不錯,但單一科目沒有特別突出,那報考有國英數自然跟教育的多重科目其實反而效果還不錯,但也有認識的人專攻某些科目的,那其實也會有專精的效果。就看自己的能力來決定報考縣市,讓資源跟火力集中一些。


複試準備

(要厚著臉皮很有禮貌的多問問人)

《口試》

盡可能透過朋友的朋友找到近年上榜的老師們,可以針對該縣市的喜好做準備,然後搜集口試題目,盡可能練習過一次。學校裡的校長主任老師們都是很好的口試練習對象,有機會也可以線上跟其他老師請求練習!


回答要領:


1.我覺得可以最多用2-3句話說明概念或理念方面,但接下來要馬上舉自己的實際經驗來說明,才不會空洞(也是我練習時最常被提醒的)然後依情況收尾,最好整體回答要在2分鐘內結束。(不超過3分鐘)


再進階一點,可以練習有邏輯的回答,多利用起承轉合、前中後,或是針對問題分成幾點回應,這方面答題技巧網路上應該很多。然後讓自己的回答內容能切合縣市的政策、2030雙語政策、12年國教精神是最好的,會讓人有種該師非常符合需求的感覺~


2.今年是直接回答問題所以沒有被委員追問的可能,但以往來說自我介紹跟每一個回答最好都要能引起委員的興趣,點出優勢與特色又能讓他想更進一步追問,但也要注意自己的回答會不會被反抓漏洞或缺點,如果被指出要怎麼應對,都要先思考。設計好的故事與回答,才能引導委員繼續往對你有加分的、你有準備的方向提問(但今年是不用擔心的,所以要問清楚每年各縣市口試方式)

《試教》

時間掌握的練習很重要,還有萬一突發狀況教太快教太慢的應變措施能做都最好做好準備(多的延伸教材、或者可以精簡化的第三部分版面)

因為全程戴口罩所以聲音感情要更明顯,動作也是,自然科小組討論的班經推薦可以是小朋友間有彼此互相主動幫助的共好行徑。

然後我把我實際練習過的黑板都拍照,彩色列印出來貼在對應單元的教具袋上,上場前再看一次黑板提醒自己。我自己打的教案上也會有黑板規劃,教學內容可以的話會盡可能加入一點有趣生動的口語內容。

順便提一下:

我有使用加分版、但沒有板書

但我也有認識的朋友上榜(新北)是沒有加分版,有一點點板書,所以還是看整體教學流程,但建議大家還是有板書比較穩妥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減緩備考焦慮?

你也有以下困擾嗎? 擔心書唸不完 擔心讀的內容都不會考,沒有讀到的反而考出來 準備複試時,擔心初試不會過 準備初試時,擔心複試沒時間準備 擔心自己沒力氣好好運用時間 擔心自己沒動力好好運用時間 擔心太努力卻沒有考上,會損害自信心 擔心努力了卻沒有考上,讓身邊的人對我失望 擔心自己成為同一期唯一一位考不上正職的老師 擔心自己找不到除了教職以外,其他可以做的事情 因為人生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未知的,所以這個擔心的清單,可以一直無止盡地寫下去,這也是大部分考生的心理狀態。 真正的困境並不是大家已經落榜,而是對於未知無止盡的擔心,這份情緒讓我們沒有辦法好好專注於我們可以掌控的因子,例如安排今天可以讀書的時間、練習口試的時間、追蹤運動和飲食習慣、回顧並記錄當日教學成就等。 面對這個沒有盡頭的「擔心清單」,我想提供給各位三個建議,擺脫擔心魔咒。 第一,從情緒中找期待 備考時擔心的情緒,往往是來自於你對於教職的嚮往和期待。 從告訴自己「我好擔心考不上」,轉變為告訴自己「我好期待可以考上,現在我可以怎麼做?」 情緒的功能只是為了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需求,而非把我們無止盡地拉近負向思考的深淵。 所以當你一覺察到負向情緒,就問問自己,這個情緒是來自於哪一個期待?我現在在這個時刻,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更靠近這個目標? 把自己從情緒和認知中,慢慢轉向行動。一旦你繼續開始前進,每天過得很充實,你和情緒共處的能力就會提升,擔心的想法,可以對你造成的傷害也會減少許多。 第二,專注於當下 雖然沒有人知道未來長什麼樣子,但若是因為對未來的恐懼感而放棄提升自我,我可以確定這樣的未來不會是你想要看到的樣子。專注於控制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並好好紀錄當天的成就。也許你常常帶著疲憊的身軀結束每一天,但從現在開始,你可以帶著完整的心靈去面對忙碌的生活。讓生活中的「充實」和「空白」,同時帶給你備考的力量。 今天的工作 備課、個案輔導、親師諮詢 今天的讀書進度 讀專書、寫考古題、看函授課程 今天的紓壓管道 跑步15分鐘、看1集吃播 今天的支持系統 給爸媽打個電話、和同事一起吃晚餐 今天的自我照顧 護眼操、護膚程序、正念冥想 今天的習慣建立 喝2000cc水、早晚不滑手機、不花錢 第三、突破成績迷思 這一點對於考生來說非常重要,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奇怪,但是備考的過程其實是比考試本身更重要的,你在備考的過程中可以建立並體...

教師適不適合考托福?準備十天,成績破百,秘訣分享!

托福其實不是我優先推薦給教師通過B2檢定的考試,因為它非常學術、難度也真的偏高,所以對於一邊上班、一邊備考的夥伴來說,會相對吃力。 但是托福的考試方式,是聽說讀寫整合考試,也就是說考口說和寫作的時候,也都會需要使用到閱讀和聽力的技巧,所以它對於提升我們整體聽說讀寫的能力,是非常有效果的。 所以如果你有考慮報考雙語教師,卻不知道可以如何提升口說能力,非常建議參考托福的模擬試題,透過學術文章、模擬在大學聽講的狀態,去提升整體英語能力。 新制托福的考試和過去有什麼不同? 首先,考試時間從三個多小時,變成兩個小時整。也就是說試題瘦身了不少,刪除了不算分的加試題,閱讀總共只有20題,聽力總共約30題,是不是跟多益的200題聽起來差很多。 但是也不要高興得太早,這些題目的長度,大概都是多益題目的10倍長,而且內容多是天文、地理、歷史、科學、心理學等學術內容,所以如果你平時比較喜歡單純的商用英文,還是建議考多益會輕鬆很多。但如果你對於這些學科知識很有興趣,也很鼓勵你挑戰看看,畢竟這些知識都可以當作平時教學的補充,尤其是對於國高、中的英語教師來說。 第二個不同之處,主要是在寫作的部分,寫作從本來一題獨立寫作、一題整合寫作,改成了兩題都是整合寫作,也就是需要發表自己的意見的比重減少了,更重要的是去統整學科的概念,以及比較作者和教授的論點有何不同,這也是學術寫作比較在意的事情。 而口說的部分是唯一沒有更動的,依然是1題獨立意見題、3題整合題型。非常仰賴聽力和做筆記的能力。 準備新制托福十天,托福成績破百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利用十天的準備時間,每天不寫超過一回考古題,考到閱讀28、聽力26、口說27、寫作24分,四科達頂標,總分105分。 首先,前五天我都是專攻我自己比較害怕的口說,先熟悉題型,每天完成一回口說考古題四題,確實寫下聽力筆記,並找到自己習慣的做筆記模式,像是使用一些數字符號代替文字,刪去母音等方式,提升筆記效率。 我從自己的回答、網路上玲瑯滿目的模板中,整理出我自己講英文時最習慣的轉折語、適合每一題的開場和結語,整理成屬於自己的模板, 以下提供口說四種題型模板給大家參考 。 Task 1 I 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for the following two reasons. Yes, I agree that… No, I disagre...

113 年 學前特教教師|上榜分享文

這一切,都是讓我蛻變成長的寶貴經歷 很高興能夠成為桃園市113學年度的學前特教教師,因此想與大家分享我的準備歷程。在這次考試季中,除了參加桃園的考試之外,我也通過了臺北的筆試,但由於我是桃園人,因此不會再去參加臺北的複試。以下是我準備臺北筆試以及桃園筆試和複試的方法分享。希望這些經驗能對正在準備考試的你們有所幫助。 一、回首這一年的歷程 從去年的教師資格考,接著實習半年,再到教甄筆試,最後到教甄複試。一路崎嶇顛簸,實習期間屢次想要終止實習,準備教甄期間需要分神去處理其他事務,無數次冒出放棄的念頭。現在回過頭來檢視這一切,都是讓我蛻變成長的寶貴經歷,感謝實習學校、代課學校的老師、教授還有陪伴我的親朋好友們。總之考上之後,才是挑戰的開始,繼續努力吧!呈如我的實習指導教授對我說的:「繼續努力讓自己越來越好。」   二、筆試準備時間軸 由於我是特教系畢業,在幼教方面的知能並不足,因此在準備的過程覺得很辛苦。如果您也正經歷與我相同的情況,可以參考我的準備方式喔! 二月:利用幾天的時間蒐集近10年的學前特教、幼教、教保員三類科的歷屆考古題。 二月〜四月:利用一星期的時間做最新年度的學前特教、幼教、教保員三類科的歷屆考古題,掌握出題動向。後續再藉由考試用書加強觀念,並做偵錯筆記。3月時,開始留意作答時間,幫自己設定一份考題在25分鐘內作答完畢的目標。在4月結束前,將上述考古題做2遍。 五月:複習考試用書中不熟悉的觀念、法規、地方政策。心有餘力建議可以做教師資格考、高考、普考、輔導等有關的題目。模擬考試情境,將考古題印下來,計時作答,建議25分鐘完成一份考卷,這樣考試時會有更多時間檢查與思考不熟悉的題目。考試前兩星期每天到該縣市的網站看近期教育相關的政策。 針對臺北、桃園考試書目: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幼稚教育考試精粹、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上下、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實務手冊上下、臺北市大手牽小手快樂上學去、臺北市手牽手起步走、健康安全實用手冊上下、幼兒園健康促進計畫推動模式、113年度桃園市腸病毒防疫措施問答集、112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徐強特殊教育、法規還有該縣市教育局計畫與政策。   三、複試準備時間軸 二月:利用一星期的時間蒐集複試、口試考古題。我那時候是與另外一位讀書會夥伴分工蒐集考古題。提早蒐集好題目,以便於之後準備複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