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看電影,相比於戲劇他更簡短且有張力,且常藏著許多人生道理在背後,每每讓我反思並延伸出想更好的決心。而近期我在陪伴朋友的過程中,又重新看了「當幸福來敲門」、「永不妥協」兩部老電影,皆為真實故事改編劇情類似,兩部主角一男一女,展現的都是面對再大的絕望,總是永不放棄的想辦法解決,跌倒了又再站起來挑戰,彷彿沒有什麼困難能使他們認輸,真讓人又敬佩又好奇。敬佩的是同樣在世界上奮鬥,他們一次次失敗仍能保有耐心;好奇的是,到底是什麼讓他們的毅力過人,反覆失敗仍能堅持到底?
一般而言,當人們受苦但無法掌握痛苦時,容易產生憂鬱症狀,可能會出現的症狀有,食慾、體力和睡眠狀況和過去相比改變、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狀態,長期的惡性循環可能帶來更嚴重的後果。但我想到在電影裡主角不斷相信的信念:「只要夠努力,幸福明天就會來臨。」這句話背後所表達的,其實顯示出主角即使正在痛苦中,對未來仍是不斷的抱持期望在努力的,也是一種恆毅力的表現。安琪拉·達克沃斯所著之恆毅力一書中指出,恆毅力是指投入一件你非常在乎的事情,在乎到你願意一直守著他。他也提到擁有恆毅力的人是對著終極目標、核心價值在努力,因此每一個現在在做的小目標,都和終極目標有關,也許小目標會些微調整,卻從不會與終極目標脫節。對電影主角而言,終極目標就是帶著孩子過幸福的生活,因此無論生活給了他怎樣的重擊,他們總是不懈地面對並堅持做好手中的事,完成了許多能更接近大目標的小目標。
也讓我想到時序進入了六月,老師們正在面臨一次次的考試,無論今年第一次考或是已經奮戰了幾年,在自己的人生裡也正在面臨重重難關。為了成為能夠學生們的引路人,每一年在工作和考試中切換,除了要承擔教學、學生的壓力,也為自己的未來擔憂著,心裡既期待又煎熬,感覺自己總是在衡量應該在哪一部分付出多少心力,才能在養活自己和考上正式教師資格中間平衡…。
想邀請也在這樣困境的你,在接下來的五分鐘也靜下來抱一抱自己,告訴自己「我在這個過程中好努力,真的做得很好,即使暫時沒有看見結果,但我知道我自己樂在其中。」然後讓我們一起來重新對焦、思考,成為老師之於你的最終價值是什麼?假使教學使你快樂,你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可以透過你影響孩子的一生,那你正在讀的內容、練習的試教、準備的面試,我們能不能就可以把它當成是累積自己的實力,讓自己更扎實,在未來能給孩子更多呢?
若你的心感到疲憊,我也邀請你可以停一停、抱一抱自己,告訴自己「我在這個過程中好盡力,我用了一些時間去付出和等待,雖然現在暫時沒有看到結果,但我有一個機會可以重新真誠的面對自己。」我現在手中所做的事情,和我的終極目標符不符合呢?取得正式老師的資格之外,是否也有其他的方式能夠幫助我實現這個最終目標呢?
人是非常有潛力的,你有能力能夠變得越來越好、漸漸成長,因此當身邊有人願意努力時,我們應該相信他們支持他們。鼓勵你對自己也有一樣的寬容,人生有許多需要受苦的時候,但是我們可以有各樣的方式去暫停、面對、整理和轉化,讓他之於你能成為更好的能量,重新對焦然後再筆直的朝目標奔跑一下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