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Sophia W. 悅
在這幾年輔考的經驗中,我一直期許自己多告訴老師們「可以」怎麼做,而非「不能」怎麼做,以至於老師們可以在一個比較安全的環境下練習嘗試錯誤。
但是我一直有一個遺憾,就是沒辦法告訴老師哪些話其實是屬於廢話的部分。它們乍聽之下很無害,但其實會讓人感覺答案很空泛、很籠統,更致命的是,它們默默吞噬著口試中「重點的比重」。
今天就要幫助大家來辨識幾個廢話的類別,以及可以如何讓這些廢話變成「重點」
一、多談課程的「歷程」,避免談論顯而易見的「原因和目的」:
1.我請學生搜集台灣氣候變遷的資料,並用英文進行簡單的簡報
(X) 因為我希望增進學生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鄉土之情(原因)
(O) 請學生分析氣象台、Youtube影片中的資訊,解釋全球暖化對於台灣的影響(歷程)
2.我請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X)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專長、發揮團體的向心力、培養溝通的能力(目的)
(O) 各組組長依照個人的特長分配實作、紀錄和報告等任務,負責實作的同學實際計算桌面的長度,負責記錄的同學一邊紀錄桌面的長度,一面計算六張桌子的面積,負責報告的同學統整檢查每一個布題的答案和單位(歷程)
二、前言和結語不超過一句話
前言的功能只是為了讓答案更有結構,更完整,但很多人會認為前言是為了讓評審了解題目的意思,所以得把定義講得像專書中的定義一樣鉅細靡遺。
例如:
(X)合作學習是教師將不同能力的學生分配至一個小組中一起學習。觀察學生的情意、認知與技能,讓他們在小組中發揮所長,達到共好的境界。
更精簡的說法是:
(O)合作學習就是要讓學生在同儕的互動中,建立人際溝通能力。
別忘了題目是評審出的,他們已經知道定義了,千萬不要把比重都放在前言。
再來,結語的功能是為了扣回題意,讓評審知道這個答案從頭到尾都是沒有離題的,而不是為了對評審大談你的教育理念。例如:
(X) 我覺得學生有潛力可以達到共好的境界,只要讓學生在情意、認知和技能方面均衡發展,他們都能喜歡上學習,也能在社會上適應得更加良好。
更精簡的說法是:
(O)我相信透過以上策略,學生都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標。
三、用專長代替特質
教育者的特質都很類似,所以特質是基本的,不會加分,例如你可能會說:
(X) 我是一個善解人意、樂於合作的老師,透過傾聽和談話,陪伴了許多特殊生。(輔導特質)
更有重點的說法是:
(O) 我透過高層次的同理和社交技巧的訓練,幫助情障、自閉和學障等特殊生感受到被理解,進而改善其問題行為。(展現輔導專長)
四、用「我」當作主詞,避免說教
很多人喜歡把口試當做演講,希望透過漂亮的句子,或是Ted talk撼動人心的口吻引起評審的共鳴。但別忘了口試的目的是要讓評審了解你,不是要透過你了解現在教學現場的需求。
常見的口吻像是:
(X) 身為導師,我們應該避免用自己的標準來看待學生,而是要慢慢觀察,依據學生的需求去調整自己的教學。
更簡潔有力、能讓人快速了解你的說法是:
(O)我會依據學生在心理年齡和課業需求彈性調整教學目標。
五、多使用名詞(事實),避免使用形容詞和副詞(理念)
我還記得以前在學習英文課漏字時,英文老師說看到形容詞和副詞就可以先劃掉不看,就可以更了解這個句子的重點和架構是什麼。其實在中文也是一樣。
我常常看到很空泛的形容詞例如:
(X) 我使用了「許多」「具體的」策略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更有說服力的說法是:
(O) 我使用「新聞英文和語言交換軟體」,幫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
請務必分析看看自己是不是使用了過多的形容詞和副詞,以至於答案難免變得空泛沒有重點喔!
綜合以上,避免廢話吞噬口試重點的方式分別是:
一、多談課程的歷程,而非課程的目標
二、前言和結語控制在一句話內結束
三、用專長代替特質,用專業代替軟實力
四、用「我」當作主詞,避免說教
五、多使用名詞談論事實,避免使用形容詞談論理念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