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Sophia W. 悅
我們都曾經陪伴過不容易愛的學生,有些孩子身上長滿了刺,總是用防衛挑戰的姿態面對老師,有些家庭破碎的孩子,不知道如何用這個社會可以接受的方式與人相處,這些其實對老師來說是相對容易調適的案例,因為我們知道他們都有過一段不容易的過去,所以教育愛滿滿的老師,可以同理孩子們的處境,但我今天想要跟大家討論的是,那一種家庭背景正常的孩子,但他就是個性跟老師不合、頻率跟我們對不上,又剛好要進入青春期,常常想要引起注意、挑戰權力,以至於常常和老師產生衝突、誤會甚至是親師溝通的障礙。
如果你有接觸過以上這些情況,甚至你現在正在面對這樣的困境,希望以下幾個正向管教策略對你有幫助:
一、接納自己和學生的人格差異:很多有效率的老師,加上課程進度壓力,容易和生性內向、謹慎、慢條斯理的孩子起衝突,沒有時間等孩子們說話,就急著要進行下一個活動,因此常常會覺得自責和挫折; 又或是理性的老師們碰到非常情緒化的孩子,常常會被控訴不夠有耐心,不能有效同理學生的心情等。每一種個性都會有一體兩面的好處和壞處,你會怎麼描述自己的個性?這些特質帶給你的教學哪些助益?你能不能接納自己個性中的缺點?只有能接納差異的人,才能掙脫任何人或是自己給自己的控訴。
二、釐清自己不喜歡的「行為」:當我們長時間和孩子相處在一起,我們很容易覺得「他就是那樣啦!」當行為和人格綁在一起以後,我們看待孩子的眼光就會讓自己非常痛苦,好像一個完全無解的困境,試著把孩子們的行為和他這個人分開來看,釐清哪些行為會冒犯到自己,像是當學生習慣用髒話當語助詞時,我們感覺到被冒犯,是因為這個行為讓我們覺得不被尊重,還是因為我們不喜歡這個人,所以想要找一個理由用老師的權威壓過他? 教育無關輸贏,千萬不要為了自尊心賠上了和學生的關係,因為「建立關係」是唯一能達成長遠教育目標的策略,不管你的教學風格是溫暖的、嚴謹的、或是專業的,我們都能透過這個建立關係的過程,更認識自己和每一個學生的獨特。
三、不強迫改變人格:試著找到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點,像是邀請孩子在自己的課上不說髒話,因為髒話會讓老師覺得不舒服。不要強迫自己去接受特定行為,但也不需要積極改變孩子的個性。像是面對內向的孩子,我們可以邀請孩子用文字代替話語的表達; 面對外向的孩子,請他們擔任重要班級幹部; 面對情緒化的孩子,提供冷靜的角落和深呼吸練習任務等,而非與上述擁有各種不同特質的孩子們對質。
統整三個調適心情方式:
一、接納差異
二、釐清行為
三、不強迫改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