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師適不適合考托福?準備十天,成績破百,秘訣分享!







托福其實不是我優先推薦給教師通過B2檢定的考試,因為它非常學術、難度也真的偏高,所以對於一邊上班、一邊備考的夥伴來說,會相對吃力。

但是托福的考試方式,是聽說讀寫整合考試,也就是說考口說和寫作的時候,也都會需要使用到閱讀和聽力的技巧,所以它對於提升我們整體聽說讀寫的能力,是非常有效果的。


所以如果你有考慮報考雙語教師,卻不知道可以如何提升口說能力,非常建議參考托福的模擬試題,透過學術文章、模擬在大學聽講的狀態,去提升整體英語能力。


新制托福的考試和過去有什麼不同?


首先,考試時間從三個多小時,變成兩個小時整。也就是說試題瘦身了不少,刪除了不算分的加試題,閱讀總共只有20題,聽力總共約30題,是不是跟多益的200題聽起來差很多。


但是也不要高興得太早,這些題目的長度,大概都是多益題目的10倍長,而且內容多是天文、地理、歷史、科學、心理學等學術內容,所以如果你平時比較喜歡單純的商用英文,還是建議考多益會輕鬆很多。但如果你對於這些學科知識很有興趣,也很鼓勵你挑戰看看,畢竟這些知識都可以當作平時教學的補充,尤其是對於國高、中的英語教師來說。


第二個不同之處,主要是在寫作的部分,寫作從本來一題獨立寫作、一題整合寫作,改成了兩題都是整合寫作,也就是需要發表自己的意見的比重減少了,更重要的是去統整學科的概念,以及比較作者和教授的論點有何不同,這也是學術寫作比較在意的事情。


而口說的部分是唯一沒有更動的,依然是1題獨立意見題、3題整合題型。非常仰賴聽力和做筆記的能力。


準備新制托福十天,托福成績破百


接下來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利用十天的準備時間,每天不寫超過一回考古題,考到閱讀28、聽力26、口說27、寫作24分,四科達頂標,總分105分。



首先,前五天我都是專攻我自己比較害怕的口說,先熟悉題型,每天完成一回口說考古題四題,確實寫下聽力筆記,並找到自己習慣的做筆記模式,像是使用一些數字符號代替文字,刪去母音等方式,提升筆記效率。


我從自己的回答、網路上玲瑯滿目的模板中,整理出我自己講英文時最習慣的轉折語、適合每一題的開場和結語,整理成屬於自己的模板,以下提供口說四種題型模板給大家參考


Task 1


I 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for the following two reasons.

Yes, I agree that…

No, I disagree that…

I prefer Ving/toV.

I prefer A to B.

In my opinion, it is…to…

Yes, I believe this statement is true.

No, I don’t think this statement is true.


Task 2


The university is considering…

The school has decided to…

The student thinks that…


This is because…Moreover…


In the conversation, the man/woman agrees/disagrees with this idea.


First, he/she thinks that…

Second, he/she believes that…


That's why the man/woman supports/opposes the plan/proposal.


Task 3


The reading passage gave the definition of_______.

The reading explains the phenomenon of_______.

The reading describes the problem of________.

The reading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_______.

The reading discusses the theory(idea, belief, concept) of______.


In the lecture, the professor gives a talk on______.

In the lecture, the professor gives an/two examples to illustrate/reinforce the topic ______.

In the lecture, the professor describes a study/research/an experiment of ______.

In the lecture, the professor tells an experiment to elaborate on the topic ______.


The first example is that…

When…

He also mentions that a … is…

In other words,...

Another example is…

This is because…

So…

Therefore, the professor proves that SVO (...tend not to/…have…/…will(not).../are(not).../…rather…/…can be v-ed(passive)...


Task 4

The professor uses an example to explain…

In the lecture, the professor discusses…

The professor describes the issue of…

There are ___ criteria for Ving

____ has two _____ (parts/ways/theories/definitions/types/beliefs/kinds)


To begin with, 

Also, 

In other words,

Not only___but also____

Only when___can/will____


These are the examples the professor used to explain…


其實我在考口說的時候,第一題因為被旁邊的考生超大的嗓門嚇到,所以第一題幾乎是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但是第二題開始我就講得比她大聲,後來成績還是有到達27非,所以想特別跟大家分享,一個適合自己的模板,比任何網路上的資訊都更重要。


在最後五天,我每一天都會寫1篇閱讀、2篇聽力,再加上完整的口說和寫作TPO也就是考古題,因為對我來說輸出型的考試是更需要練習反應速度的,所以我花了比較多時間在準備口說和寫作。


寫作的部分特別想跟大家分享,我覺得我的成績不如預期,因為我看到網路上很多人說,寫作的時候因為時間緊迫,所以不需要paraphrase太多,不需要更換字彙,所以我自己在練習的時候就有點偷懶,沒有特別去換字。雖然都有完整寫完,但分數就沒有預期的高,不過還是有到達頂標,所以還是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準備的訣竅。


首先,寫作是整合聽力和閱讀的考試,所以要多練習學術方面的聽讀能力,並且聽講時手寫筆記的速度一定要夠快。


第二,打字的速度一定要訓練,整合型考試時間只有30分鐘,除了要整理筆記、對照閱讀文章以外,還要打一篇至少250字的論點比較文章,所以時間非常緊迫,平時務必計時演練。


第三,找到你習慣使用的轉折語和連接詞,但是盡量要練習讓句型更豐富,例如避免都用the writer或是the professor當作開頭。可以改成 It is stated in the article that…


我備考的時候,總共只寫了10回寫作、10回口說、不到10回的聽讀,我覺得以我準備的時間和刷題的量來看,這個分數我算是滿意的,所以最後幫大家統整幾個考高分的重點。


1.先攻弱科:克服弱科後會很有成就感,即早放下心中的大石頭,準備起來也會更有動力。


2.自創模板:可以透過網路資源或ChatGPT找到好用的模板,再結合自己的表達習慣做調整。


3.時間管理:計時演練,尤其是聽力的部分,每一個大題只有約7分鐘的時間作答,這是官網比較沒有特別提到的改變,讓我在考試時有點慌亂,大家務必計時演練。


4.大量刷題:雖然我刷的題目聽起來沒有很大量,但因為我自己平時就有在教英文閱讀和聽力,所以單字量其實已經有累積一段時間,如果你沒有學習英語的習慣,建議提高聽讀題目練習比重,增加字彙量和閱讀速度。


5.固定讀書時間:選定在空閒時間中,最有體力的時段做題,例如:晚上七點到八點。習慣以後,身心就會習慣這個時間的學習,讀完書也可以安排一些休閒活動,獎勵自己當天的努力,增強這個學習的好習慣。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希望有幫助到大家,如果你有任何英語準備相關的問題,也歡迎留言,或是透過email或社交媒體和我分享,我會再製作成貼文或影片跟你們討論。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如何減緩備考焦慮?

你也有以下困擾嗎? 擔心書唸不完 擔心讀的內容都不會考,沒有讀到的反而考出來 準備複試時,擔心初試不會過 準備初試時,擔心複試沒時間準備 擔心自己沒力氣好好運用時間 擔心自己沒動力好好運用時間 擔心太努力卻沒有考上,會損害自信心 擔心努力了卻沒有考上,讓身邊的人對我失望 擔心自己成為同一期唯一一位考不上正職的老師 擔心自己找不到除了教職以外,其他可以做的事情 因為人生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未知的,所以這個擔心的清單,可以一直無止盡地寫下去,這也是大部分考生的心理狀態。 真正的困境並不是大家已經落榜,而是對於未知無止盡的擔心,這份情緒讓我們沒有辦法好好專注於我們可以掌控的因子,例如安排今天可以讀書的時間、練習口試的時間、追蹤運動和飲食習慣、回顧並記錄當日教學成就等。 面對這個沒有盡頭的「擔心清單」,我想提供給各位三個建議,擺脫擔心魔咒。 第一,從情緒中找期待 備考時擔心的情緒,往往是來自於你對於教職的嚮往和期待。 從告訴自己「我好擔心考不上」,轉變為告訴自己「我好期待可以考上,現在我可以怎麼做?」 情緒的功能只是為了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需求,而非把我們無止盡地拉近負向思考的深淵。 所以當你一覺察到負向情緒,就問問自己,這個情緒是來自於哪一個期待?我現在在這個時刻,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更靠近這個目標? 把自己從情緒和認知中,慢慢轉向行動。一旦你繼續開始前進,每天過得很充實,你和情緒共處的能力就會提升,擔心的想法,可以對你造成的傷害也會減少許多。 第二,專注於當下 雖然沒有人知道未來長什麼樣子,但若是因為對未來的恐懼感而放棄提升自我,我可以確定這樣的未來不會是你想要看到的樣子。專注於控制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並好好紀錄當天的成就。也許你常常帶著疲憊的身軀結束每一天,但從現在開始,你可以帶著完整的心靈去面對忙碌的生活。讓生活中的「充實」和「空白」,同時帶給你備考的力量。 今天的工作 備課、個案輔導、親師諮詢 今天的讀書進度 讀專書、寫考古題、看函授課程 今天的紓壓管道 跑步15分鐘、看1集吃播 今天的支持系統 給爸媽打個電話、和同事一起吃晚餐 今天的自我照顧 護眼操、護膚程序、正念冥想 今天的習慣建立 喝2000cc水、早晚不滑手機、不花錢 第三、突破成績迷思 這一點對於考生來說非常重要,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奇怪,但是備考的過程其實是比考試本身更重要的,你在備考的過程中可以建立並體...

113 年 學前特教教師|上榜分享文

這一切,都是讓我蛻變成長的寶貴經歷 很高興能夠成為桃園市113學年度的學前特教教師,因此想與大家分享我的準備歷程。在這次考試季中,除了參加桃園的考試之外,我也通過了臺北的筆試,但由於我是桃園人,因此不會再去參加臺北的複試。以下是我準備臺北筆試以及桃園筆試和複試的方法分享。希望這些經驗能對正在準備考試的你們有所幫助。 一、回首這一年的歷程 從去年的教師資格考,接著實習半年,再到教甄筆試,最後到教甄複試。一路崎嶇顛簸,實習期間屢次想要終止實習,準備教甄期間需要分神去處理其他事務,無數次冒出放棄的念頭。現在回過頭來檢視這一切,都是讓我蛻變成長的寶貴經歷,感謝實習學校、代課學校的老師、教授還有陪伴我的親朋好友們。總之考上之後,才是挑戰的開始,繼續努力吧!呈如我的實習指導教授對我說的:「繼續努力讓自己越來越好。」   二、筆試準備時間軸 由於我是特教系畢業,在幼教方面的知能並不足,因此在準備的過程覺得很辛苦。如果您也正經歷與我相同的情況,可以參考我的準備方式喔! 二月:利用幾天的時間蒐集近10年的學前特教、幼教、教保員三類科的歷屆考古題。 二月〜四月:利用一星期的時間做最新年度的學前特教、幼教、教保員三類科的歷屆考古題,掌握出題動向。後續再藉由考試用書加強觀念,並做偵錯筆記。3月時,開始留意作答時間,幫自己設定一份考題在25分鐘內作答完畢的目標。在4月結束前,將上述考古題做2遍。 五月:複習考試用書中不熟悉的觀念、法規、地方政策。心有餘力建議可以做教師資格考、高考、普考、輔導等有關的題目。模擬考試情境,將考古題印下來,計時作答,建議25分鐘完成一份考卷,這樣考試時會有更多時間檢查與思考不熟悉的題目。考試前兩星期每天到該縣市的網站看近期教育相關的政策。 針對臺北、桃園考試書目: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幼稚教育考試精粹、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品質評估表、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手冊上下、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實務手冊上下、臺北市大手牽小手快樂上學去、臺北市手牽手起步走、健康安全實用手冊上下、幼兒園健康促進計畫推動模式、113年度桃園市腸病毒防疫措施問答集、112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徐強特殊教育、法規還有該縣市教育局計畫與政策。   三、複試準備時間軸 二月:利用一星期的時間蒐集複試、口試考古題。我那時候是與另外一位讀書會夥伴分工蒐集考古題。提早蒐集好題目,以便於之後準備複試...